货币与信用理论

  • 货币与信用理论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经济

货币与信用理论

京东自营正版实体图书购买

点击此处购买本书

内容简介

《货币与信用理论》系统研究了货币与信用这一主题,并且将货币经济理论的主题与当时政策的重要问题联系起来。该书从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分析开始,采用一系列高度巧妙的推理,首先阐述了货币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然后从信用货币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信用与银行问题,并对信用与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的关系、战前战后信用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对货币体系的重建和稳健货币的回归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该书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研究货币与信用问题的标准教科书。

作者简介

[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1973),20世纪著名经济学大师,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奥地利学派的领军人物。代表作包括《货币与信用理论》(1912,1953)、《人的行为》(1949)等。米塞斯在货币、信用与经济周期、计划经济、自由主义、市场过程等方面都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哈耶克为米塞斯著名的弟子,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孔丹凤,女,1972年生,山东曲阜人。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货币与金融经济研究所所长,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庆应大学(Keio University)访问副教授。山东省金融学会理事。

目录

新版序言

莱昂内尔·罗宾斯教授的引言

英文版序言

德文第二版序言

第一编 货币的本质

第一章 货币的职能

第二章 价值的度量

第三章 各种类型的货币

第四章 货币和国家

第五章 作为经济品的货币

第六章 货币的敌对者

第二编 货币的价值

第七章 货币价值概念

第八章 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或购买力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 货币客观交换价值的地域差异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不同种类货币的兑换比率

第十一章 货币客观交换价值及其变化的度量问题

第十二章 货币客观交换价值变动的社会后果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

第十四章 国家社会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三编 货币与银行

第十五章 银行的业务

第十六章 信用媒介的演进

第十七章 信用媒介与货币需求

第十八章 信用媒介的兑换

第十九章 货币、信用和利率

第二十章 信用政策问题

第四编 货币的重建

第二十一章 稳健货币原则

第二十二章 当代货币制度

第二十三章 稳健货币的回归

附录A 货币理论的分类

附录B 译者关于特定技术名词翻译的注释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货币与信用理论》:

那些认识到历史传承价值在货币客观交换价值决定中的重要性的人们将发现避免这种明显的循环论证并不太困难。的确,只有当假设市场上已经存在着货币和其他经济品之间的交换比率时,才有可能对货币单位进行估值。然而,由此推断边际效用理论不能对货币客观交换价值的决定给出一个完整的令人满意的解释则是错误的。这个理论不能解释货币客观交换价值的事实完全是针对它的货币效用而言,为了完成这项解释,正如我们能够做到的一样,有必要回到根本不以货币职能为基础而以物品其他用途为基础的最初的交换价值问题上来——这无论如何不应该视为对该理论的轻视,因为它正好符合探讨特殊的客观交换价值的本质和起源。如果要求货币价值理论只以货币职能来解释货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而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历史持续性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其本质和本来任务。

诸如此类的货币价值理论可以将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追溯至它停止作为货币的价值而仅作为一种商品的价值的那一点。在这一点上,该理论可以将所有进一步的探讨归于一般价值理论,而一般价值理论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将不会存在更进一步的困难。诚然,货币的主观估值是以客观交换价值存在为先决条件的,但是预先假定的价值与需要解释的价值并非相同;需要事先假定的是雎天的交换价值,用它来解释今天的交换价值是相当合理的。今天市场上流行的客观交换价值源于频繁参加市场的人们的主观估值影响下的昨天的客观交换价值,正如昨天的客观交换价值源于前天货币所拥有的客观交换价值主观估值的影响。

如果沿用这种方式,我们继续向后追溯,最终我们可以到达一个点,在这个点上,货币客观交换价值的任何组成部分不再源于以货币交换媒介手段职能为基础的估值;货币的价值就是在货币之外仍具有一些其他用途的物品的价值。但是,这个点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采用的工具性概念,它是一种实际的经济史现象,出现在间接交易开始形成的时点。

当人们在市场上获得商品仅仅为了将其再次交换以获得他们真正需要的商品,而非用于个人消费的情形成为通常之事之前,每一个商品只被赋予以其直接效用为基础的主观评价的价值。直到人们习惯于仅为了让商品充当交换媒介而获得某些商品时,人们才考虑其在间接交易中的可能性,开始赋予其比以前更高的估值。人们珍视它们首先是因为它们的普遍意义上的用途,然后才是因为它们可以充当交换媒介。这两类估值均受边际效用法则支配。正如货币价值最初的出发点就是主观估值的结果一样,货币今天的价值也受主观估值的影响。

但是赫弗里希认为边际效用理论不能应用于货币,他提出另外一种论点。从经济体系整体来看,显然边际效用的概念是以下列事实为基础:给定商品一定的数量,只有某些需求能够被满足,只有某些效用被提供。给定需求和给定满足需求的工具,效用边际程度也就可以决定。按照边际效用理论,上述情况将与其他等价交换的商品相联系的商品的价值以如下方式固定下来:给定的供给不能满足的需求部分被排除在外,因为它不能提供与需求商品的边际效用相对应的等价物。赫弗里希提出如下反对意见,货币之外任何商品有限供给的存在足以意味着它们的效用也具有局限性,货币则并非如此。给定数量货币的价值直接以货币的交换价值为基础,不仅从个人角度看如此,从整个社会角度观察亦如此。货币单位相对其他商品的价值越高,通过同样数额货币来支付的其他商品数量也越多。一般商品价值来源于给定供给所提供的可能效用的有限性,尽管因供给有限被排除在外的效用程度造成该价值较高,供给总效用自身并不能通过其价值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就货币而言,给定供给的效用可以通过货币单位价值的增加而增加。

上述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从社会角度而不是个人角度来考虑货币的效用。每一项估值都必须来自被估值物品交换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个人。只有那些在两个经济品之间进行选择的人才能够形成价值判断,他们通过偏好哪一种经济品的方式完成价值判断。如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开始进行估值,我们就不言而喻地假设存在一个没有交换的社会经济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唯一的估值就是相关的负有责任的官方机构的估值。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估值机会将会产生于对生产和消费的控制。例如,当存在某些生产品的不同使用方式时,决定如何对其进行利用。

……

前言/序言

自从本书的德文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过去了40年。这40年间世界发生了许多变故和灾难。而造成这些不幸的政策也影响了各国的通货体系。稳健的货币被逐渐贬值的法定货币所取代。如今所有国家都被通货膨胀所困扰,同时也面临着通货完全崩溃这一黯淡前景。

我们需要意识到下面这一事实:世界目前的状况,特别是目前的货币状况,都是那些能支配当代人思想的理论实施的必然后果。我们如今的严重通货膨胀并非由上帝造成。它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或者更坦白地讲,是由政府造成的。目前的通货膨胀是若干理论的衍生物,这些理论赋予政府以凭空创造财富和通过提高“国民收入”来取悦人民的魔力。

经济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掘出通货膨胀的基本谬论,自从约翰·劳时代至凯恩斯爵士时代,这些谬论就一直困扰着学者和政治家的思想。只要诸如“扩张主义”的优点这类无稽之谈仍是官方理论的有机构成部分并指导着国家的经济政策,那么货币重建和经济复苏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经济学提出的反对通胀主义和扩张主义理论的一切理由都不可能让蛊惑民心的政客们动摇。因为他们并不关心其政策的长远后果。尽管他们知道他们所创造的繁荣只是短暂的,并且必然以衰退告终,但是他们仍选择通货膨胀和信用扩张政策。他们甚至对自己忽略长期后果的行为引以为傲。他们不断重复,长期中我们都将死去;我们只需要关注短期后果。

问题是,短期究竟有多长?政治家和政客们似乎高估了短期的持续时间。当前的真实情况是:我们的生存时间超过了短期,现在我们不得不面临政党们拒绝考虑的长期后果。事情的发展正如稳健经济学(被新通货膨胀学派指责为正统经济学)所预测的那样。

货币与信用理论

京东自营正版实体图书购买

点击此处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