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蒋介石”五书

  • “读懂蒋介石”五书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先知书店历史

“读懂蒋介石”五书

先知书店正版实体图书购买

点击此处购买本书

这五本书,可以让蒋“盖棺论定”

蒋介石虽然早已逝去,但直到今天,仍未“盖棺论定”,这在“死者为大”的中国,是个重大遗留问题。

不仅如此,百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太多故事,都或多或少与他有关联,如果连“基准人物”都晦暗不明,又如何敢对其他事件、人物妄加评论?

很多关注历史的人,因此会自己去找相关的书读,希望能籍此,搞清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绝对无法绕开的人物。

然而,骂他的书太多,实写的极少,除了意识形态就是街头八卦,几乎都不足一观。太多人就是通过这些书完成对蒋的认知,所以在身边、网上见到各种奇葩言论,丝毫不奇怪。

而真正能够触及蒋之灵魂、真正值得挖掘和思考的问题,那些书避之不及。原因在于,什么东西都怕深挖,一深挖就触及到逻辑,这既是那些书的智商上限,也是“敌我意识”使然。

比如:

蒋出身草根,天资也谈不上聪颖,白崇禧评价他的军事水平只相当于一个排长,他为何能接连战胜党内大佬和各地军阀,最终带领国民政府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

蒋早期是布尔什维克的信奉者,为何后来与苏俄决裂?在联俄与亲英美之间,他是如何做出选择和判断,从而给国民*的“质变”带来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辽沈战役是国共内战重大转折点,国军从开始的优势到最后的崩盘,哪些属于“根本原因”?

蒋因军事失利而偏安一隅,死后却出现了一个别样的台湾。如果他当初没有在大陆溃败,历史将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向?

与蒋一同下葬的还有几本书,这几本书象征着他一生的纠结。蒋成于妥协,最终又败于妥协,如果说妥协是其一生行事最鲜明的招牌,那么,是个性使然还是理念所致?

把这样的问题弄清,才会明白,其前期的成功既来自于政党、军队,亦得益于他的世界观;其后期的失败,既来自对手、运气,也深陷于他的个性,籍此,认识到蒋是一个高度矛盾的人物,才算是深入了解了他,同时也深入了解民国史、国民*史、中外关系史乃至gcd史(gcd的历史,有些只能在描写国民*的书里才能看到)。

显然,这样的书非常少,因为少,才尤显珍贵,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读懂蒋介石五书”,作者皆是中国近代史领域重磅学者,都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的求实之心。今后可能有更多细节补充,但关于蒋介石的人格基调和生涯脉络,可以说凭借这五本书,就完成了确立:

1.《国民*高层的派系政治》:孙中山逝世后,蒋的威望和权力远不及汪、胡、许、廖,他能最终成为一号,这里的风云际会纵横捭阖不可不详查。尤其,国民*的权力游戏规则,不允许对失败者肉体消灭,失败者可以屡败屡战,本书对此给予了细致剖析。

2.《民国的政治逻辑》:今天众所周知的“其他党派”,民国时是十分活跃的,但他们心心念念新气象,却在两只大手的拉伸下,犹如空竹只能发出嗡嗡之声。民国的政治逻辑告诉我们,今天很多人觉得可惜的和平机会,实际上,当年连机会都没有出现过。

3.《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蒋在欧战爆发后,孜孜于利用国际变局将中国抗战国际化、从而扭转战局将日本赶出国土,思路清晰,见识卓远。本书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一个弱国领袖,如何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为自己艰难腾挪出一片空间,读之慨然。

4.《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国并非是以现代国家的面貌对日抗战,而是趁着战争组成了现代国家。从独自勉力抗日的弱邦,到战后的联合国五常,蒋的全局意识、战略忍耐和对既定决策的坚持,发挥了重要作用。蒋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艰难转身的每一瞬间,本书以蒋为线索,深度描述了中美(包括台湾地区)之间的复杂关系,剖析程度远超同类著作。

5.《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既是遵奉传统的“老古板”,又是略懂西学的趋新者;既是自行其是的独*者,又是优柔寡断的妥协者;既是公认的抗日领袖,又是日本文化的超级粉丝;既与CCP不共戴天,又发愤学习中共体制;既是熟读兵法的军事家,又是缺乏变通的二流将军---蒋介石的本身就是典型的二律背反,而他的成功与失败都源于这种种矛盾。

读这五本书,等于打开360度的广角,全面廓清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战略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抗日与反G的双重任务,利益和价值观的双重追求,凡此种种,才构成一个真实、完整的蒋介石(其中《民国的政治逻辑》已绝版,先知书店少量复活;独家书《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目前市面溢价严重,二手书市场卖至400元以上)

《国民*高层的派系政治》

打败国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身高层的派系斗争

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群龙无首,派系林立,谁能胜出?相比于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只是党内后进,一大时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相比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到中原大战时,蒋也并不占绝对优势。所以在他向党国领袖迈进的过程中,不仅党内元老们大大地不满和不服,军事将领们也时不时地要挑衅一下。既要紧抓军权,又要争取党权,这就是蒋要做的事情。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三方演绎出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一旁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地方实力派,也伺机而动……

本书选取了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国民*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为军委委员长一年零一天的历史截面作为考察重点,细致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高层内的派系斗争,以及卷入其中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之间、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的种种利益较量。对处于斗争核心的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孙科等各人心理,和派系斗争中的地城色彩,都有精彩的论述。

《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

蒋介石如何游走于大国博弈的夹缝中

一直以来,蒋介石多给人“消极抗日”印象。但时间拨回到1939年,蒋介石对于抗日,究竟作怎样的考虑?

事实上,蒋认为在当时的情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弱国,只有争取更多有力的盟友,将中日战争国际化,即“置国命于世界总决算”,才是解决困境的唯一出路。

蒋介石不仅做战略构想,还积极游说。出于对苏联的本能敌视,蒋曾先后向英美献“上策”,从旁煽动德国进攻苏联,同时他又希望日本的战火烧到苏联,苏日开战,以缓解中国的压力……

本书以严谨、引人入胜的论述,生动展示了弱国领袖如何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艰难地为自己腾挪出一片空间,读起来酣畅淋漓。但本书也绝不是要给蒋介石翻案,而是尽可能在更广的国际背景下,还原中国抗战史的复杂。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全面展现一代政治家的人性与人情

客观:作者陶涵曾任美驻华外交官,哈佛学者。他以局外人视角,超脱于中国历史之上,摆脱中国原有党派、政团之间的恩怨情仇和利益需要,其广阔深远的国际关系视角、对历史语境的还原无人能及。

深入:本书作者亲赴胡佛研究所,深入研读蒋介石日记、查阅大量机密档案,并遍访蒋氏故旧、同僚和部属、美国军政要人,对蒋介石其人,及那一时期复杂的中美,台美关系的了解程度前无古人

细致:蒋介石的一生,刻下现代中国艰难转身的每一瞬间。西安事变是否真的改变了历史?抗日问题,他究竟有怎样的抉择? 蒋介石与宋美龄琴瑟相和,俩人政见相左时他如何抉择?蒋介石遭遇尼克松背叛,失望无奈中他作何选择?作者以有温度的笔墨,再现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颠覆:本书一改以往对蒋介石残暴古板的评价 全面呈现复杂矛盾的蒋介石,展现政治家的人性与人情。蒋介石如何年少风流,却对美妹情有独钟;如何军功显赫,却最后一败涂地;如何脾气极坏,却偶尔伤感哭泣;作者通过种种冲突,还原最真实的蒋介石。

《民国的政治逻辑》

关于民国政治的逻辑,作者解释道:“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围绕“中国之命运”这道命题,中国产生了两个口号:其一,没有国民*就没有中国;其二,没有共产*就没有中国。两个口号的提出,意味着国共在继续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又进一步澄清了彼此之间的阶级关系。

国共两党尚未经过战场上的决定性较量,却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达成了变更国家政体并改组政府的协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革命并不符合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民国政治的逻辑。国民*六届二中全会所爆发出的强烈的不满情绪,从根本上讲,正是民国政治逻辑的反弹与回归。

《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

蒋介石是个什么人?革命者,反革命,坚守传统的保守分子,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者,爱惜羽毛的政治家,拔擢于丛林中的军人,都是,又都不尽是。固执和灵活、温情和刚硬、坚毅和软弱,这些截然相反的性格,常常会呈现于蒋介石一身。虽然,仔细追寻, 或许可以在这其中发现孰主孰次,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注未必就会得到相同的顺序。

“读懂蒋介石”五书

先知书店正版实体图书购买

点击此处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