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先知书店正版实体图书购买
点击此处购买本书 |
内容简介
寂寂无名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它在这段历史的切片中群星闪烁,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发现李庄》(三部曲)重拾抗战时期学人颠沛流离又壮怀激烈的岁月。用旧照片、档案、史料、书信讲述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大地测量组等机构的战时往事,追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学者大师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勇毅与温情。
本书通过对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等大师在李庄学习生活的描摹,还原了那一代学者独有的风骨和学问事功。揭示了家国危亡之际,李庄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如何用川人的坚毅、包容、乐观存续了抗战以来,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资源。
作者简介
岱峻,文史学者,祖籍四川资阳,定居成都。著有《发现李庄》(三次再版,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初版获《中华读书报》2009年百佳优秀读物;增订本获《光明日报》2021年十大好书),《民国衣冠》(中华读书报2012年百佳优秀读物),《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凤凰传媒2013年“十佳”读物、南京图书馆2014年“陶风奖”十大好书),《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商务印书馆2017年十大好书),《照人依旧披肝胆 入世翻愁损羽毛——刘雨虹访谈录》等。
精彩书评
岱峻的写作风格可谓独树一帜,和传统学者比,他的写作更具可读性,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有自己的洞见;和专业研究相比,其作品故事更精彩,文字更隽永典雅,较少学术规范的束缚。
——袁庭栋
前言/序言
一
周谷城在《“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丛书》“序言”中说:
民国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思想冲突,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五四”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变成了世界学术的缩影,各种主义、党派、学派、教派纷纷传入,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一段时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学术思想界、文化教育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国立中央研究院即为增长国家实力、促进科学事业的进步而设立的学术研究机构,一成立即标志着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那些“书生”走出“仕进”与“独守”之桎梏,开辟出一条集团研究、知识立身的道路,胡适称之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傅斯年称为“新学术之路”,并创建了历史语言研究所。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首都南京和北平、上海等地一批学术教育机构一再播迁,栖息长沙、昆明等地,最后竟在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傅斯年语)——四川南溪县李庄落籍。
长江边上的古镇李庄,以山水的柔情与静默,接纳并呵护民族的“衣冠”。镇上“九宫十八庙”驻扎同济大学,乡下祠堂农舍,分布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体质人类学研究所筹备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单位。这批学者,或乘一袭滑竿,或挟一把油伞,行色匆匆,出没乡间泥泞。内中有中国社会学奠基人陶孟和,“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博士,“中国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博士 ,“中国民族学开创者”凌纯声博士,“中国体质人类学奠基人”吴定良博士,“中国建筑科学之父”梁思成,以及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傅斯年、董作宾、梁思永、巫宝三、梁方仲等。这批先生在后辈学人许倬云眼中,是“希腊精神与儒家修养结合的君子人”。他们大多生于晚清,系出名门,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痌瘝在抱,忧国忧民,目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有学术救国的情怀,其立足点是贯通中西,研究方向是“中国问题”。他们不蹚政治浑水,不依附权势,捍卫学术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那时,小镇李庄与南溪县、宜宾(专区)、陪都重庆,甚至世界,意外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同有了共同的根须,共同的叶脉,共同的呼吸。海外邮件,写上“四川李庄某某信箱”便能准确寄达;同盟国一些科研机构,常收到寄自“李庄”的交换刊物书籍。印度学者狄克锡,曾在板栗坳史语所度过一段难忘的访学时光。外国教授史图博、魏特、鲍克兰、史梯瓦特、陈一荻等,跟随同济大学迁徙李庄,风雨同舟。波兰籍犹太人魏特教授成了葬在李庄天井山的孤魂。李约瑟来到李庄,获取了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批重要史料,并从史语所挖走一个叫王铃的青年,成为日后重要的合作伙伴。外国友人费正清、费慰梅、翟荫等曾造访李庄,并与中国学者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董作宾、童第周等保持长期联系。
板栗坳绿荫丛中的“田边上”,掩隐着一座战时中国最好的文科图书馆,藏有十七万册中西文图书。一大批学人追随至此,含英咀华,依靠图书资料,写出高质量论著。“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办事处”的柏木牌匾,曾挂在栗峰书院一户农舍门前,马学良、周法高、刘念和、逯钦立、任继愈、王明、杨志玖、王叔岷等,在那里苦读数年,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在南洋执教的校雠学大家王叔岷晚年感叹,身为北大研究生,竟一生未迈进北大校门。
偏僻山村,远离炮火硝烟,但愚、贫、病、匪等魔影,会随风潜入,伺机作祟。李庄民智不开,一次“下江人吃人”的谣传,山山水水都回荡着惊恐;“太太客厅”的林徽因,曾光焰万丈,语惊四座,而在李庄月亮田,她是吃尽当光、卧床不起的病人;梁思成的兄弟、考古学家梁思永,胃病肺病并发,躺在担架上被抬着离开那片土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李济两个女儿,两年间相继在昆明和李庄病逝;川南匪患不靖,在刺刀的保护下,那些一心向学的谦谦君子终不免战战兢兢,蹇涩难行……
乱世烽烟,板荡不已。破庙祠堂,庠序如旧。当代学人陈平原认为,战时教育科研机构内迁,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在组织上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搬迁;精神上不是逃难,而是弦歌不辍;教学不是应急,而是长远打算,“战时如平时”,着眼于战后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济大学因由这张宁静的“大书桌”,为国储才,培养了战后建设的一大批精英。中研院、中博院和营造学社学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把家仇国恨,化为案头研读、笔下文章,扛鼎之作《殷历谱》《六同别录》《居延汉简考释》《上古音韵表稿》《博物馆》《远古石器浅说》《麼西象形文字字典》《中国对日战事损失之估计》等,在李庄完成并石印出版;一批开创性著作,如《中国建筑史》《撒尼倮倮语语法》《明清档案研究》《中华民间工艺图说》《先秦汉魏南北朝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太平天国史纲》等,在李庄完成前期准备,甫一出版即声名鹊起,至今被学术界奉为圭臬。
李庄不再是一个地理意义的小山村,是衣冠南渡、文化抗战的重要场域;是一大批学人一大批学术成果的汇聚地;今日学界仍在传承其学脉和精神,仍在吸吮“李庄”的隔代或异代养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李庄也是读懂中国。
二
《发现李庄》,发现是个动词,是不止歇的过程。
二十多年前,写《发现李庄》,不识前路,亦无同道,单人瞎马。书一面世,托荫先贤,在受到学界认同、学人嘉勉的同时,作者也得到粗浅的学术规训。北京大学、中央民大、同济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给我提供过演讲平台,帮助我知晓“发现李庄”的学术与学术史意义。原中研院研究员、历史学家何兹全,梁思永先生遗孀李福曼,梁思成之子梁从诫等,曾接受我的专访。逯钦立的遗孀罗筱蕖、陈寅恪的长女陈流求、李济之子李光谟、梁思永的女儿梁柏有、董作宾之子董敏、石璋如的公子石磊、李霖灿的公子李在中等,与我成了忘年交。学者余英时、许倬云、王汎森、罗志田、王明珂等给我鼓励甚至点拨。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恩典与助益,也形如一根根缰绳,一副副鞍鞯,鞭策我这匹老马,不得不奋力前行。
拙作《发现李庄》出版后,在收获肯定的同时,也遭致批评。当年同济大学教务长薛祉镐,是宁波鄞县人,工学博士。其子薛恭稼从杭州致信作者:李庄地处丘陵、坎坷不平,外地迁入安置点极为分散,丁文渊和傅斯年等出行皆坐滑竿。书中傅斯年体恤下情,丁文渊以滑竿代步,纯然法西斯。衡人论事,这是双重标准。再如二十四教授斗同济校长丁文渊,写成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斗争,事实上是国民党内部CC派与政学派内讧,书里丑化教务长薛祉镐,说成蓝衣社特务。其实,他一生无党不派,鼎革以后一直是国家质量监督局高级工程师。材料不等于史料,史料未必真实。“治史如断狱”,薛先生的信让我醍醐灌顶。
当年,我用虚构想象“场景还原”,写“十六字电文”产生背景、过程和影响,成了其后李庄故事的开篇。这当中,聚会场景、人物语态表情,仿佛作者身临其境。后来始知,“十六字电文”虽查无实据,而事出有因,且不胜枚举。如现在宜宾档案馆就存藏有卅二位乡绅给四川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冷熏南的请愿书,要求把李庄镇上的公产拨付同济大学使用。这都需要以同情心同理心,辨析清楚,表述公允。
一段时间,李庄旅游宣传把月亮田营造学社旧址标帜为“梁林故居”。在李庄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梁思成的孙子梁鉴说,把营造学社旧址说成是梁林故居不恰当。那时不光有梁思成,还有刘敦桢。法式部和文献部是中国营造学社两大支柱。再有,说林徽因是诗人当之无愧,要说是著名建筑大师,不免牵强。刘敦桢留学日本,有别于留学欧美的梁思成等,但这一建筑学派也自成风格,作品如紫金山中山陵和台北故宫等。当年,中国营造学社依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为旗下的建筑史料委员会,这段史实几近湮没。
史语所去了台湾,他们被称作“史料学派”,重视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历史文献保存完整,因此李庄叙述占了绝大部分。留在大陆的社会所,资料阙如。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所整体转为经济所。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的观念确立,意味着对过去彻底否定。于是原社会所的资料文牍被弃如弁髦。这种现象,直到2019年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建所九十周年才得以改变。随着一批史料浮出,社会所的李庄故事也开始露出冰山一角。
同济大学重视与李庄联系,近廿年更为亲密。也有很多人参与对李庄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但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一时间段对史料有不同解读,比如二十四教授斗丁文渊的故事,背景极为复杂。一小小的李庄,还有中统特务伪装“化学教授”,一张乡野大书桌,竟有鹰犬潜伏……
“发现李庄三部曲”,是集二十年时间、无数人辛劳的新的史料、新的发现、新的表述。
先知书店正版实体图书购买
点击此处购买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