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荐读

 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3年07月25日 20:03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有什么样的先兆,就有什么样的事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崩塌也绝不是一夕之间完成,大厦将倾之时,必有种种征兆。

征兆一、人口锐减与流徙

黄炎培先生曾提出“历史周期律”,说的是历代王朝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周期性现象。

其实,伴随王朝兴衰的历史周期,还有一个“人口周期”如影随形。王朝初期政治清明(其实主要是经历过人口锐减,人少地多,内卷压力不大);王朝中期是盛世(人口复苏、社会繁荣);一直到王朝末期(人口过剩社会崩溃,进入战乱人口消减);再循环到新王朝的初期……

人口的变化与王朝兴衰总是相伴相生。而人口锐减于先,王朝崩溃随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状况。

征兆二、市场萎缩与“囤货”

市场的敏感特质,使其在剧变来临之际,可以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如,春秋末年以来,钱币在市场上已经通行,但到了汉末,钱币的功能快速消退,交易媒介变成了谷米、布帛等实物货币。

这显然是因为市场通常只是太平时节的产物,战乱期间人们需要的只有生存资源(有时还会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

征兆三、门第与阶级固化

每一次王朝覆灭与新王朝建立,就是一次阶级洗牌的过程。旧贵族上了断头台,新贵族进了金銮殿。但随着时间推演,新贵族又会牢牢掌控社会资源成为旧贵族。

人类天生就有改变的需求,若上进之路完全被阻断,难免不会出现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之类的人物。社会阶层流动如果被彻底锁死,往往也就埋下了天下大乱的种子。

征兆四、社会中心开始转移

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规律,每一次社会动乱,北方人口都会开始向南迁移。原因无外乎两个:

一是中国政治中心大都在北方,长安洛阳等都市都是乱世枭雄的必争之地,人们自然会躲避战火的中心。

二是少数民族南侵造成的破坏太大,远离烽火狼烟的地方变成了国人心中的“桃花源”。

而每一次人口开始南迁,就可以代表一个乱世的开启,三国、南北朝、五代莫不如此。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点击下方红字购买正版实体图书

京东自营先知书店(老版)

征兆五、土地性质的改变与兼并

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资料,我们的民族认同、风俗文化,乃至社会体制,就是从这一片片农田里生长而来。因此,任何事关土地的政策,都会牵动国人最敏感的神经。许多王朝都是因此败落——

北魏土地施行国有均田制度,国家分配田地,人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人成为国家的“租客”,但此后国家对土地分配不足,让北魏一落千丈。

征兆六、大型工程不断上马

古代国家的国力来自于生产力,民力出自人口。若是修建国力民力都难以支撑的大型工程,难免会造成社会崩溃。这也是我们看到往往王朝的覆灭都伴随着大型奢华工程的原因。

征兆七、谣言谶语的盛行

古人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谣言谶语搅动人心,也是王朝灭亡的必经之路。再荒诞的谣言,只要信者众多,也便拥有了动摇社会的力量。

武则天、曹丕等等都是被谶语中的天命所归所“逼迫”,“不得不”登上皇位。王莽更是谶纬之学的集大成者。历代君王对“异端邪说”历来毫不容情,正是因为明白谣言谶语的破坏力。


以上观点均借鉴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一书。提及历史的剧变,我们往往喜欢从政治、经济,乃至国民性的角度去钻研,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学视角。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可能不懂什么是财政赤字,也不知道何为周礼秦制,但他们能看到苛捐杂税,会惧怕苛政滥刑,这恰恰是因为任何因素的问题,最后都会体现在“社会”这个基本面上。

暂时搁置历史学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会发现《中国社会史》带来的,恰恰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中观视角”——人口的消长流徙、阶层变动的逻辑、民间的秩序变迁、市场的繁荣衰败、邪教的滋生蔓延……真实的历史,有时不在帝王的诏书上、公卿的文章中,就在这些冷冰冰的社会事实里。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中国社会史》,这本书填补了中国历史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观视角,能帮助我们一眼望穿历史的骨骼——洞悉中国历史上社会问题的始末缘由,大厦将倾的前沿征兆。同时,也让我们看清自己生活环境的全貌,找准自己所处的社会坐标,把握自己的命运。

作者梁庚尧教授,生于广东,在台湾大学历史系执教数十年。这本书是他一生学术思考的代表作,简体版更是首次引进中国大陆。点击下图,即可一键收藏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点击下方红字购买正版实体图书

京东自营先知书店(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