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辉没有畅销书,却“过了极好的一生”

  • 三辉没有畅销书,却“过了极好的一生”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荐读

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4年10月31日 20:37 

近些年的图书行业,令人沮丧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三辉的退场,无疑是“又一起标志性事件”。

2024年10月30日,三辉图书公司宣布“停止经营”,在网上几乎没有掀起波澜。相比一个知识品牌的消失,大众更乐意讨论明星网红。但其实,这家“存活”了20年的图书公司,几乎从来没有出过畅销书,却真正“过了极好的一生”。

严搏非老师创办三辉图书,秉承的理念是——关心时代的精神状况,关心被淹没的历史,关心人的自由与权利,想为这个未知的世界留存一些思想,也想为当下的生活提供有益的思考资源。

三辉最早引进了尼尔·波兹曼、安·兰德、托尼·朱特、普里莫·莱维等重要作家,并为中文界贡献了600多种经典书籍,包括《极权主义的起源》《娱乐至死》《哈佛中国史》《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等等。

有书友感慨到:“原来我一直被三辉滋养、被三辉照亮,很遗憾,我从前没有专门把三辉列入收藏。

为了回应书友“抢救性收藏”的需求,也为了致敬三辉同仁们的知识贡献,先知书店特别集齐了本店所有三辉出版的、经典非流行的好书。

莱维作品集

普里莫·莱维,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

1943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事工业化学这一行当30年,同时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了“奥斯维辛三部曲”(《这是不是个人》《休战》《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基于其化学家身份和集中营幸存者经历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

2017年11月,中信见识城邦·三辉图书联合推出了莱维作品系列,收录其回忆录、小说、诗歌、散文共10种,全面展现了莱维作为一个天才作家的全面才能。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这本书,曾被雪藏二十一年而无法出版,却在大学里以手抄本的形式隐秘的流传,竟然影响了一代人,成为八十年代学子的共同的历史回忆。

十多年后,它最终出版面世,印证了一段曾逐渐变得包容、却逐渐远去的时代。

本书笔笔见血,深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先醒来的人”身在其中、全力挣脱,又想唤醒沉睡者的痛感,这也是本书当年在地下被广泛传抄的原因——刺痛,却令人清醒。本书命运多舛,一度绝版,又在诸多努力中复活,将来前途未卜。

【签名版】维舟《一只脚踏进后现代》

对于当下国人的精神困境,大多数人们却熟视无睹,维舟看到了这些问题所在,他为人们描绘出当下中国人的精神肖像,他称这种状态为“一只脚踏进了后现代,另一只脚却想退回去。”他的文字就如一面镜子,人们通过它得以看清自己在时代中的样子。

本书是作家、书评人维舟十余年评论生涯的阶段性总结,精选其解读当下社会文化现象的三十七篇文章,分为三辑:隐蔽的变迁、观念的起源、故事的讲法。透过维舟敏感的观察和犀利的评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未经审查的观念,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身处的时代。

《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

在詹姆斯·C·斯科特的《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一书中,首次揭示公开舞台背后人们的真实言行和实践,把亚洲传统农业文明中,无声、无名却又时时刻刻化身“刁民”,消极抵抗着统治者支配的农民群体,搬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通过这一历史的小切口,作者抽丝剥茧的展示出了一个历史中最重要却最被忽视的事物——“潜隐剧本”,即公开舞台背后人们的最真实言行和实践。

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中帝王将相的“公开剧本”背后,还有一套“潜隐剧本”是影响历史走向和现代社会的更深层次的力量。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写道,纸质读物时代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

不断涌现的新媒介改变了这一切。宗教、政治、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人类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童年的消逝》则提醒我们,新媒介的到来,使“童年”这个概念失去了意义。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几乎都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

作为麦克卢汉的传人和媒介环境学派的第二代精神领袖,波兹曼因对技术和信息媒介的批判,获得了世界性的赞誉,这套书已经被奉为媒介研究领域的经典。

卜正民《哈佛中国史》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定位《哈佛中国史》,那就是:多元。它通过两种21世纪新的史学研究方法来呈现:全球视野和多重历史叙述对象。

这部书由四位国际著名汉学家,倾十年之功完成。酝酿十载译介至中国,海峡两岸优秀青年历史学者携手翻译。著名历史学家葛兆光先生称之为“世界中的中国史”。

主编卜正民一直都认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因此他将自己最擅长的全球史观,融入了《哈佛中国史》。 在这样的视野下,中国史被放到了更广阔的地理空间中。

公众号“做书”听闻这些书即将消失,第一时间发表了《当一家20岁的出版品牌告别我们》,感谢三辉图书的贡献。作者风间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与图书同行、读者朋友共勉——

虽然品牌已经不再,但它所秉持的这些熠熠闪光的理念,已经随着600多种图书,散播到了无数读者心中。在读者每一次重读之时,三辉都会一遍遍获得重生。

三辉没有畅销书,却“过了极好的一生”